兴安白头翁(学名:Pulsatilla dahurica (Fisch.) Spreng.)是毛茛科、白头翁属植物。植株高25-40厘米。根状茎长达16厘米,粗5-7毫米。基生叶7-9,有长柄;叶片卵形,长4.5-7.5厘米,宽3-6厘米,基部近截形,三全裂或近似羽状分裂,一回中全裂片有细长柄。花葶2-4,直立,有柔毛;总苞钟形,长4-5厘米,筒长1.2-1.4厘米,裂片似基生叶的裂片,背面有密柔毛。聚合果直径约10厘米;瘦果狭倒卵形,长约3毫米,密被柔毛,宿存花柱长5-6厘米,有近平展的长柔毛。5月至6月开花。
分布于中国、朝鲜、俄罗斯(西伯利亚东部地区)。在中国分布于吉林东部、黑龙江。生长于山地草坡。喜光,耐寒,耐旱,适宜疏松、沙质土壤。
兴安白头翁干燥根可以入药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痢、燥湿杀虫功效。临床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、阿米巴痢疾、阴道滴虫等疾病。植株低矮,可植于路边、疏林下或药草园做观赏植物。
列入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-高等植物卷》(2013年9月2日)——无危(LC)。
形态特征
植株高25-40厘米。根状茎长达16厘米,粗5-7毫米。基生叶7-9,有长柄;叶片卵形,长4.5-7.5厘米,宽3-6厘米,基部近截形,三全裂或近似羽状分裂,一回中全裂片有细长柄,又三全裂,二回裂片深裂,深裂片狭楔形或宽线形,全缘或上部有2-3小裂片或牙齿,一回侧全裂片无柄或近无柄,不等三深裂,表面近无毛,背面沿脉疏被柔毛;叶柄长2.8-15厘米,有柔毛。
花葶2-4,直立,有柔毛;总苞钟形,长4-5厘米,筒长1.2-1.4厘米,裂片似基生叶的裂片,背面有密柔毛;花梗长约7.5厘米,有密柔毛,结果时增长;花近直立;萼片紫色,椭圆状卵形,长约2厘米,宽0.5-1厘米,顶端微钝,外面密被短柔毛。聚合果直径约10厘米;瘦果狭倒卵形,长约3毫米,密被柔毛,宿存花柱长5-6厘米,有近平展的长柔毛。5月至6月开花。
产地生境
分布于中国、朝鲜、俄罗斯(西伯利亚东部地区)。在中国分布于吉林东部、黑龙江。生长于山地草坡。喜光,耐寒,耐旱,适宜疏松、沙质土壤。
生长习性
小孢子各发育阶段细胞学特征
兴安白头翁每朵花内有数枚雄蕊,每个花药具4个花粉囊。随着花药的发育,4个孢原细胞通过平周分裂形成初生造孢细胞(内层)和初生周缘源细胞(外层),初生造孢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形成数个小孢子母细胞。小孢子母细胞大、排列紧密、核大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没有发现形成细胞壁,无二分体时期。之后进入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,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,未观察到其他类型的四面体。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属同时型。新形成的小孢子四分体被胼胝质壁所包围,随着胼胝质壁的消失,4个小孢子分散开。
花药壁的发育
初生周缘细胞进行分裂、分化成花药壁。花药壁在发育初期各层之间无太大区别。随着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,花粉囊壁的分化也慢慢形成,从外至内的细胞层依次为:表皮(1层)、药室内壁(1层)、中层(1-2层)、绒毡层(1层)。在不同花药中,不同部位中层细胞层数不同,有的1层,有的2层。
表皮细胞是扁平状,细胞核大。为了适应花药的长大和伸长,表皮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垂周分裂。花药成熟时表皮细胞仍然存在于最外层,但形态变得不规则。
药室内壁在于表皮内侧,细胞核大。药室内壁细胞于四分体时期开始径向延长,体积逐渐变大,随后在2-细胞时期出现纤维加厚,此加厚带为纤维素性质,因此这时的药室内壁亦称为纤维层。
中层位于药室内壁的内侧,由1层或2层细胞组成。中层细胞一直处于扁平状,花药成熟后药室内中层完全解体。
初期的绒毡层细胞和外侧的药壁细胞(表皮、药室内壁、中层)区别不大,细胞是单核的。随着花药的发育,绒毡层细胞体积逐渐变大,细胞质浓。从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开始一直到四分体时期,绒毡层发育达到最大值,出现2核至多核。四分体时期后绒毡层细胞逐渐解体,当花粉成熟后,绒毡层细胞完全自溶。绒毡层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处于原来的位置,属腺质绒毡层(或分泌型)。
最终成熟的花药壁只剩下表皮细胞和药室内壁两层。
雄配子体发育
四分体时期的小孢子在胼胝质酶的作用下彼此分离,分离的小孢子游离在花粉囊中,这时细胞小,但细胞核很明显,位于细胞中央,这时处于单核中央期,形态上也不规则;小孢子进一步发育后体积逐渐增大,形态上逐渐呈长椭圆形,且在后期花粉囊壁上出现三条萌发沟;小孢子核移到花粉壁一侧成为单核靠边期花粉,随后小孢子核靠近花粉壁的位置进行有丝分裂,结果形成两个核,一个是体积较大的营养核,另一个是体积较小的生殖核,成熟时的二胞花粉,体积较小的生殖细胞变成弯月形。在极个别的花粉囊中发现发育畸形的小孢子四分体,表现为四分体小孢子收缩、变形,无法辨别出细胞核与细胞质,与正常发育的四分体有明显区别。
繁殖方法
埋根繁殖
埋根繁殖成活率较高,幼苗长势良好,是十分适合白头翁繁殖的方式。
适时采根:在中国黑龙江省带岭区5月中旬平均气温在15℃以上、地面旬平均气温在13℃以上时是采根适宜时间,实行当天挖当天埋种。
采根方法:采根时选择阴天进行,按一定方向顺植株基部往下挖深10-20厘米,可看到较粗的根,操作勿伤及根皮,同时也要注意附近植株交错的侧根。整条根挖起来后,将地上部分剪断,挖起的根应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,以防止干缩。
埋根:在采根前,应把圃地整好,起畦宽1-1.2米,畦高坡地15厘米、平地20厘米,畦面要平整,土粒要细碎、松匀,按行距15厘米开沟,同时施下基肥。将采回的根用利刀切成10-12厘米长的小段,切断时,注意勿伤根皮及已露出的萌芽点,但应剪去须根或分枝出来的细根,因这些根埋种后自行死去。埋种时将根段按顺行的方向水平放下,每段间距10-12厘米,然后盖土,稍压,再盖一层薄草,淋足水即可。需要注意的是覆土不宜过厚,在浅埋条件下,由于光照、温度,通气良好,不仅利于根萌苗的产生,而且避免了根萌苗出土时土壤阻力的影响,但是根段也不能暴露于土外,这样容易造成暴露部分失水而干枯。因此,根萌苗的培育以覆土3厘米厚度为宜。
播种繁殖
种子的采集:种子的采收中国东北一般在6月上旬,当有60%的种子黄化成熟时即可采收。种子采收过早,成熟度达不到,出芽不壮;采收过晚,种子就会由自身的羽毛带着随风飞散。最终在伊春带岭区我们于6月12日进行了采收。对采收回来的种子放在箩筐里在阳光下晾晒,上面覆盖纱窗网,以免种子随风飞走。晒到98%以上的干度时,放在铁网筛上反复揉搓,直到种子和羽毛都搓碎掉到铁网下为止。
选地整地:应选择地势稍高、光照充足、排水良好、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,盐碱易涝土地不宜种植。选地后根据土壤肥力施肥,以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,少施化肥。每亩施农家肥3000-4000千克,翻地深30-35厘米。将土块耙细后做床,床高15-20厘米、宽1-1.2米,床面用耙子耧细,做成微凸床面等待播种。
播种育苗:选用上一年采集的种子于5月中旬播种,种子催芽将采用赤霉素为3毫克/升激素浸泡2分钟。
苗期管理:播种后主要是水分管理。因是小粒种子,必须天天适量浇水,使土壤保持充分湿润,以保证种子发芽。出苗后,当苗木长到1-2厘米时,撤去草帘,此时管理仍以浇水为主,以提高苗保存率。当苗长到3-5厘米时,浇水次数可以减少,每次浇水量适当增加,此时是间除杂草的最佳时期,应抓紧间除,并要铲除步道沟杂草。整个生长期约需进行5-6次除草,才能保证床面和步道干净无杂草。6、7月分打2次800倍液多菌灵防治病害。
间苗:苗高2厘米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,间掉过密的双株苗、病弱苗,保留壮苗,苗高5厘米时定苗。
施肥:根据苗木生长情况,适期追有机肥。
灌水与排水:表层土壤干燥应及时灌水;雨季排积水。
中耕、松土除草,以消灭杂草和疏松土壤。
主要价值
兴安白头翁干燥根可以入药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痢、燥湿杀虫功效。临床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、阿米巴痢疾、阴道滴虫等疾病。 植株低矮,可植于路边、疏林下或药草园做观赏植物。